• 2006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2-萘酚吸附树脂热解和燃烧特性的研究

      2006, 29(4): 435-439.

      摘要 (773) HTML (0) PDF 246.51 K (1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对染料化工企业产生的2-萘酚吸附树脂在4种不同气氛下的热重(TG)和微分热重(DTG)曲线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萘酚吸附树脂在高温、氧化条件下不稳定,易于分解,其热分解失重率受气氛变化的影响较大。提出了2-萘酚吸附树脂热解和燃烧机理,给出了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和模型。

    • 西北太平洋TC高频源地与GMS-SST暖水区及ITCZ的匹配关系

      2006, 29(4): 440-447.

      摘要 (759) HTML (0) PDF 1.81 M (1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GMS高精度遥感海表温度(SST)反演资料、外逸长波辐射(OLR)反演资料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源地及频数数据,分析了GMS-SST、赤道辐合带(ITCZ)、TC源地及频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TC源地、发生频数以及强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均具有趋暖性。GMS-SST大于等于28℃的阈值条件为西北太平洋TC发生和维持的必要条件。并且存在10°N高频收缩轴,其与由GMS-SST大于等于28℃所定义的西北太平洋暖水区,GMS-OLR小于等于240 W·m-2定义的ITCZ的时空分布及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即存在TC高频源地—GMS-SST暖水区—ITCZ三者间的匹配相关。

    • MODIS监测雾的方法及分析

      2006, 29(4): 448-454.

      摘要 (751) HTML (0) PDF 1.56 M (1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云雾及下垫面在可见光、长波红外和中红外波段的反射及辐射特性差异,结合MOD IS资料,得出不同的波谱廓线并进行波谱分析。利用分析结果给出多通道综合阈值法监测大雾的流程,并用此方法进行了个例分析。结果表明:MOD IS资料在雾监测方面有很好的应用潜力;中红外通道在雾监测上有独特的优势。

    •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登陆我国台风特征的分析

      2006, 29(4): 455-461.

      摘要 (2169) HTML (0) PDF 1.24 M (1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949—200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台风和全球地面温度资料,对登陆我国台风的频数、强度以及登陆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别是趋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变化特征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登陆台风频数的减少趋势没有西北太平洋台风频数的减少趋势强;登陆台风的平均强度和极端强度均有减弱趋势,极端强度的减弱趋势尤为明显,但其强度弱于西北太平洋台风。在1968—2002年全球明显增暖时段,我国台风登陆位置偏向我国中部,西北太平洋台风在生命史中强度达最强时的位置有向北移动的趋势。

    • 切变基流对赤道大气波动稳定性的作用

      2006, 29(4): 462-469.

      摘要 (747) HTML (0) PDF 367.20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赤道β平面近似条件下,使用纬向切变基流下线性化Boussinesq方程组,分析了在纬向切变基流下几种赤道大气波动的稳定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本气流的水平切变对赤道大气波动起到不稳定的作用,但是对赤道大气Kelvin波的频率、稳定性以及传播的相速度并不起作用。基本气流的水平切变使得相对于基本气流向东传播的重力惯性内波相速度减慢,而使得相对于基本气流向西传播的重力惯性内波的相速度加快,却造成相对于基本气流向西传播的Rossby波相速度减慢。基本气流的水平切变对于对赤道混合Rossby-重力惯性内波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纬向波数k值的范围大小。当纬向波数k值较小时,基流的水平切变使得相对于基本气流向西传播的混合Rossby-重力惯性内波相速度加快;而当纬向波数k值较大时,则使得相对于基本气流向西传播的混合Rossby-重力惯性内波相速度减慢。在半地转近似下,风速水平切变的存在,会使得波长较大(纬向波数k0)的赤道Rossby波相对于基本气流向西传播的相速度减慢;而风速垂直切变的存在,必然会引起这种波长较大(k0)的Rossby波出现不稳定增长,同样也会造成赤道Rossby波相对于基本气流向西传播的相速度减慢。最后通过扰动发展能量方程,说明了基本气流的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可以为扰动的发展提供能量来源。

    • 瞬变波活动与江淮地区夏季旱涝的关系

      2006, 29(4): 470-476.

      摘要 (813) HTML (0) PDF 1.22 M (1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951—2000年中国160站逐月降水量资料划分了江淮地区夏季旱涝年。通过对旱涝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的合成分析发现:多雨年鄂霍茨克海阻塞高压稳定维持,少雨年鄂霍茨克海附近的高压脊减弱。为了了解江淮地区旱涝年500 hPa中高纬环流形势异常的原因,计算了E lias-sen-Palm通量,结果表明多雨年瞬变波对平均气流的强迫作用使经、纬向风异常分布有利于鄂霍茨克海阻塞形势的维持,冷空气向南输送增强,江淮地区降水偏多;少雨年瞬变波对平均气流的强迫作用使鄂霍茨克海高压脊减弱,冷空气向南输送减弱,江淮地区降水偏少。

    • 南海夏季风对华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影响

      2006, 29(4): 477-483.

      摘要 (743) HTML (0) PDF 1.01 M (1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华南夏季降水和南海夏季风都具有准两年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南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主要表现在准两年尺度平均方差的变化上,当准两年方差大时,相应的华南夏季降水多,反之亦然。但是在1976年以前南海夏季风对华南夏季降水的影响并不大,这似乎与两者准两年变化关系的年代际变化有关。南海夏季风和华南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变化在1953—1976年是弱的反位相变化关系,相反地,这一时段它们的非准两年变化成分有很强的正相关;在1977—2000年这一阶段,南海夏季风和华南夏季降水的准两年变化具有很强的正相关,但是它们的非准两年变化成分的相关性则很差。分析结果还表明,20世纪70年代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异使得华南夏季降水准两年变化在最近20多年成为其年际时间演变的主导成分。

    • 华北春季降水及其与前期印度洋海温的关系

      2006, 29(4): 484-490.

      摘要 (774) HTML (0) PDF 2.02 M (1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华北17站1951—2002年春季(3—5月)逐月降水资料和NOAA再分析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关系。得知华北春季降水偏少年出现频次比偏多年频次高,但是年际变化明显,强度没有偏多年严重。华北地区春季降水有一定的年代际变化和周期性,降水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为4~6 a,在70年代中期以后为6~8 a。同时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了影响华北地区春季降水的海温关键区为印度洋,发现印度洋在前一年11月到当年1月存在一个相关系数较高海区。用SVD方法证实了前期冬季印度洋海温正是与华北春季降水相关最显著的时段和地区。并用合成分析初步得到印度洋海温异常强迫影响大气环流,并通过遥相关影响华北地区降水。

    • 中尺度模式中各种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对比试验

      2006, 29(4): 491-499.

      摘要 (774) HTML (0) PDF 3.67 M (1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非静力中尺度MM5数值模式,选择Anthes-Kuo、Grell、Kain-Fritsch和Betts-M iller 4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2003年7月25—26日台风登陆减弱为中尺度低压系统后影响云南产生的强降水过程进行模拟试验,重点分析了4种参数化方案模拟的降水分布、降水强度和中尺度低压的流场特征。结果表明:4种积云参数化方案对这次强降水过程均有一定的模拟能力,能够很好地模拟过程强降水中心的位置,但Grell、Kain-Fritsch和Betts-Miller 3种方案模拟的大雨范围比实况大雨范围明显偏小,Betts-Miller方案模拟的降水强度比实况偏大,Anthes-Kuo方案的模拟结果与实况比较接近,它不仅能够很好地模拟强降水过程的降水区范围、降水强度和降水中心位置,还能很好地再现低压环流系统的一些中尺度特征。

    • 贺兰山地区沙尘气溶胶瞬时谱分析及拟合

      2006, 29(4): 500-506.

      摘要 (740) HTML (0) PDF 1.87 M (1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APS-3310A型激光空气动力学粒子谱仪,1998年4、5月和1999年4月在贺兰山附近的巴音浩特、盐池、银川等地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背景大气、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条件下沙尘粒子谱分布资料。对粒子瞬时谱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的沙尘天气过程中,气溶胶的瞬时浓度存在很大差别。扬沙、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气溶胶浓度变化较大;浮尘天气过程中,气溶胶浓度变化较小。沙尘现象越强,粗粒子(d>
      2.5μm)越多,各粒径段浓度变化越明显。不同过程,粗细粒子对粒子表面积浓度贡献程度不一。沙尘气溶胶粒子谱型为单峰结构,对粒子的瞬时谱进行了谱型拟合,其具有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的特征。

    • 北极涡活动对我国同期及后期气温的影响

      2006, 29(4): 507-516.

      摘要 (800) HTML (0) PDF 5.46 M (1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NCEP/NCAR 1950—2002年500 hPa月平均再分析高度场资料计算出北半球及各分区的月平均极涡面积、强度,讨论了它们与我国气温的相关。结果表明:北半球500 hPa年平均和4季的极涡面积大小与我国多数站点同期气温呈负相关,尤其在年平均及冬季状况下最显著,1—12月极涡面积与气温的负相关呈由减弱到增强的变化趋势;而极涡强度与我国同期气温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在秋冬季不少地区出现正相关,1—12月极涡强度与气温负相关性的变化趋势是由增强到减弱。利用奇异值分解研究极涡对后期我国气温的影响后发现,极涡指数与后期我国气温呈负相关,但不同季节差异较大。当冬季Ⅳ区极涡面积显著缩小、北半球极涡总强度明显增强时,长江中下游以北及东北地区下一年春季气温通常上升;春季Ⅰ区极涡面积、强度异常偏大,则夏季华南沿海、西南及河套地区气温比常年偏低;若春季北半球极涡强度减弱、夏季亚洲区极涡面积收缩,则其后的秋季华北气温相对较高。

    • 亚洲夏季西风指数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2006, 29(4): 517-525.

      摘要 (842) HTML (0) PDF 2.16 M (1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958—2000年亚洲纬向风和我国160站夏季降水进行SVD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根据分析结果定义了一个可以表征我国夏季降水的亚洲夏季西风指数(IASW)。西风指数高(低)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少(多),华南、河套和东北地区降水偏多(少)。同时分析了高、低西风指数年的环流特征,发现当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偏多而华南、河套和东北地区降水偏少时,500 hPa呈负EAP型,鄂霍茨克海和乌拉尔山有阻高建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105°E越赤道气流偏弱,东亚夏季风偏弱,高纬的偏北气流和低纬的偏南气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汇合,梅雨锋加强,使得雨带在此维持。前期鄂霍茨克海区域平均位势高度以及前期1—3月西太平洋的热带对流活动可以作为预测夏季西风强弱的前兆信号。

    • 2003年江淮梅雨暴雨与湿位涡的关系

      2006, 29(4): 526-532.

      摘要 (718) HTML (0) PDF 499.89 K (1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统计了2003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梅雨暴雨,根据暴雨中心对流稳定度及降雨性质将暴雨分为4种类型。分析湿位涡与梅雨暴雨中的惯性不稳定、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的关系发现:第1类暴雨往往与对称不稳定有关,第2类暴雨与对流不稳定有关,且这两类暴雨高层多具有强惯性不稳定,降水相对较大;第3、第4类暴雨是稳定性降雨,高层一般不具备惯性不稳定,雨量一般较小。高层的惯性不稳定对降水的加强作用明显。

    • 一次强降雨过程的简化伴随模式风场反演

      2006, 29(4): 533-539.

      摘要 (788) HTML (0) PDF 4.48 M (1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改进的简化伴随模式对单站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三维风场反演。选取2004年7月18日发生在湖北天门、应城的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的原始资料进行风场反演。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反演出的三维风场,体现了强降水系统的气流特征,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准确性;由此分析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对短时强降水预报具有指导作用。

    • 2n阶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

      2006, 29(4): 540-543.

      摘要 (760) HTML (0) PDF 186.13 K (1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考虑微分方程 解的存在性问题,运用同胚理论及不动点方法给出在M为有界全连续算子条件下此类方程解的存在性定理。

    • 一类非线性抛物型方程熵解的存在性

      2006, 29(4): 544-548.

      摘要 (691) HTML (0) PDF 209.12 K (1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讨论了一类带有L1资料并带有Caratheodory形式低阶项的非线性抛物方程熵解的存在性。

    • >短论
    • 天气尺度瞬变波滤波方案比较分析

      2006, 29(4): 549-554.

      摘要 (1014) HTML (0) PDF 2.75 M (1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观测资料,分别使用Batterworth带通滤波器和31点低通滤波器滤出天气尺度瞬变波,计算其方差分布后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1点低通滤波器的滤波效果优于Batterworth带通滤波器,并且在厄尔尼诺年和反厄尔尼诺年效果更为显著。此外,在分别使用两种滤波器的情况下进一步分析、比较对时间序列直接滤波和剔除纬向平均的时间序列再滤波的结果,发现纬向对称部分的瞬变扰动对瞬变波的影响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非线性涡旋Rossby波的演变特征

      2006, 29(4): 555-562.

      摘要 (757) HTML (0) PDF 351.67 K (1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多重尺度摄动法,推导出非线性涡旋Rossby波波包的演变方程是非线性SchrLdinger方程。对该非线性SchrLdinger方程的周期波动解及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有关稳定和不稳定的判据。数值计算表明:非线性涡旋Rossby波的相速值为100m/s量级,这和台风中的螺旋雨带实测移速的量级是一致的,可以从涡旋Rossby波说中较好地解释台风中的螺旋雨带的形成和维持。

    • 云南烤烟气候类型及其适宜性研究

      2006, 29(4): 563-568.

      摘要 (761) HTML (0) PDF 1.97 M (1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云南烤烟气候特点,提出了判别云南烤烟气候类型及其适宜性的指标:热量为一级指标,降水和光照为二级指标。采用综合指标法评判热量条件,对其他多个气候条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并结合云南烤烟生产实践经验,对云南全部气象站点进行烤烟气候类型划分和适宜性评价。从而得出云南烤烟气候最适宜区和适宜区的地理分布、以及制约云南烤烟种植的主要气候原因,为云南烤烟合理布局和烤烟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一类退化抛物型方程全局解的存在性与爆破

      2006, 29(4): 569-575.

      摘要 (740) HTML (0) PDF 292.84 K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一类具有一致Dirichlet边界条件的非线性退化抛物型方程组解的爆破和全局存在性,给出了解全局存在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 一类常微分方程组边值问题的求解方法

      2006, 29(4): 576-579.

      摘要 (721) HTML (0) PDF 1018.56 K (1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证明了一类非线性二阶常微分方程组边值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唯一的解并且给出了解的求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地址:江苏南京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158    E-mail:xbbjb@nuist.edu.cn    QQ交流群号:344646895

大气科学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