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秋季黑潮海温与东亚冬季风的相关联系

      2004, 27(2): 145-152.

      摘要 (766) HTML (0) PDF 431.87 K (1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秋季黑潮区域海表温度异常与东亚冬季风以及我国冬季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黑潮区域海温与东亚冬季风指数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秋季黑潮区域海温偏高时,当年的东亚冬季风指数也偏高,即东亚冬季风偏强;反之,则当秋季黑潮区域海温偏低时,当年的东亚冬季风指数也偏低,即东亚冬季风偏弱;秋季黑潮海温升高,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气温上升,其他地区冬季气温降低,华南地区降温幅度最大。江淮流域及华南地区降水量明显减少。

    • 数值天气预报同化系统的构造及试验研究

      2004, 27(2): 153-159.

      摘要 (751) HTML (0) PDF 297.63 K (1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伴随码方法构造了数值天气预报的伴随模式系统,并对其正确性进行了检验,发现伴随码推导伴随模式是很有价值的工具。用理想场和实际资料进行的试验发现:权重函数和尺度因子选取的不同及不同的网格距对伴随模式同化系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试验表明伴随模式系统有较强的同化能力。

    • 2002年河南春季的一次层状云降水特征研究

      2004, 27(2): 160-168.

      摘要 (737) HTML (0) PDF 419.68 K (1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002年4月4-5日发生在河南省的大范围春季层状云降水进行探空、雷达、卫星等综合加密观测,分析了锋面移动过程中的云系特征和降水特点。结果发现此次降水主要是700~500hPa大气位势不稳定(∂θse/∂z<0)造成的,位势不稳定区与地面降水极值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另外,在位势不稳定层出现前后,高空250~200hPa均存在一个急流中心,而在位势不稳定层的上方或下方则会有风向切变与之对应。云层厚度小、云顶高度低、云系结构不均匀是此次降水云系的主要特点。700~500hPa之间的位势不稳定度小、水汽输送量小和云顶温度低是造成此次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

    • MODIS与NCEP大气可降水量资料的比较分析

      2004, 27(2): 169-177.

      摘要 (1041) HTML (0) PDF 727.75 K (1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中国大陆地区2001年4个季节(1、4、7、10月)中8d和4m的NCEP资料,对整层大气的比湿进行积分得到大气可降水量。选用了同时同地的MODIS大气可降水量资料,然后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中国西北、内蒙地区MODIS大气可降水量资料要比NCEP资料普遍偏大,而在东南和华南部分地区则普遍偏小。如果对上述两个地区的MODIS资料分别乘以修正系数0.933983和1.07686,则两者的差别可控制在0.2cm以内。因此,MODIS大气可降水量资料经过修正后,可以为卫星反演模式提供同化性较好的输入资料。

    • 2002年我国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

      2004, 27(2): 178-184.

      摘要 (716) HTML (0) PDF 312.07 K (1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逐日8个时次地面天气报告资料,分析了2002年全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2年出现的12次沙尘暴过程以3月18-22日的强沙尘暴过程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我国北方地区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沙尘暴日数最多。另外,2002年我国沙尘暴高频期集中、早春多于晚春。主要原因是前期北方持续气温偏高、降水偏少,3-4月上中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十分频繁且强度较强,4月下旬-5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几次较大范围降水,5月中下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且位置偏东。

    • 临安秋季近地层臭氧的形成及其前体物特征

      2004, 27(2): 185-192.

      摘要 (771) HTML (0) PDF 345.46 K (1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浙江临安1999年秋季观测数据,分析了臭氧及其前体物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臭氧前体物丰富,在合适的天气条件、充足的日照下可以生成高浓度的臭氧;CO、Nox*等一次污染物浓度与大尺度大气扩散稀释能力有关;观测期间临安CO浓度很高;NMHCs以芳香烃含量最高,烷烃、烯烃、炔烃次之,生物排放的烃最少。以观测为基础的光化学模式计算表明,临安光化学臭氧生成率比损失率大一个数量级,中午净臭氧生成率最大可达14.8×10-9h-1

    • 热带太平洋SST的多尺度时空特征分析

      2004, 27(2): 193-199.

      摘要 (707) HTML (0) PDF 329.52 K (15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NOAA-CIRES气候诊断中心提供的1950-2000年月平均ReynoldsSST资料,利用Morlet小波变换的方法,对热带太平洋SST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带太平洋SST存在年变化、年际变化、中心周期为12a的年代际变化,这3种尺度的变化具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传播特征。

    • 多层土壤温度模拟及其检验

      2004, 27(2): 200-209.

      摘要 (1154) HTML (0) PDF 1.07 M (1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陆面过程模式(BATS)土壤温度模拟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个利用气象站资料模拟土壤温度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扩散方程模拟多层土壤温度,可与观测站的资料直接比较;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各层土壤温度的年变化、季变化、日变化。冬季下层土壤温度高于上层土壤温度,夏季上层土壤温度高于下层土壤温度,上下层温度的转换时间大约在3月份和10月份,这与实测土壤温度的年变化非常一致;模式较准确地模拟了各层土壤温度垂直方向变化的时滞效应。

    • 卫星导风的二维傅立叶相位分析技术初步研究

      2004, 27(2): 210-217.

      摘要 (749) HTML (0) PDF 660.62 K (1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给出2-D傅立叶导风技术的理论推导,并运用数值模拟进行验证。介绍了示踪云的2-D频域波谱分析技术,由谐波的相位变化一次计算出波速的两个分量,期望能避免一维导风方法因一维平移假设所引起的误差。

    • 考虑植被的热惯量法反演土壤湿度的一次试验

      2004, 27(2): 218-223.

      摘要 (747) HTML (0) PDF 431.28 K (1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NOAA/AVHRR通道1、通道2和通道4资料计算表观热惯量和植被指数,并结合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的土壤湿度,分别建立了传统的和考虑植被指数的表观热惯量估算实验区域土壤湿度的方程。

    • 新型高效吸水材料(γ-PGA)的农业应用研究初报

      2004, 27(2): 224-229.

      摘要 (889) HTML (0) PDF 239.96 K (1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由南京化工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新研制的生物聚合高效吸水材料——γ-聚谷氨酸(γ-PGA)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γ-PGA两次重复的平均吸水率可达到1108.4倍,比目前市售的聚丙烯酸盐类吸水树脂高2.85倍。γ-PGA对土壤水分的吸收率为30~80倍。γ-PGA的水浸液在土壤中有较强的保水力和较理想的释放效果,具有明显的抗旱促苗效应。用不同浓度PEG(6000)试剂(聚乙二醇)模拟土壤吸水力的种子发芽试验表明,γ-PGA有较强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可明显提高小麦和玉米的发芽率。γ-PGA的直接拌种试验和γ-PGA水浸液的鲜切花保鲜试验对提高植物种子发芽率和延长保鲜期都有显著效果。为进一步发挥γ-PGA在农业上的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开展植物-土壤-γ-PGA的水分平衡模型研究。

    • 前向散射型能见度仪原理样机的主要性能分析

      2004, 27(2): 230-237.

      摘要 (815) HTML (0) PDF 341.60 K (1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对散射强度的测定来估算大气能见度的理论出发,给出了前向散射型能见度仪的测量原理。将能见度仪原理样机的外场实验数据与观测员目测能见度进行分析,基本符合通过测定散射强度,估算大气消光系数,进而确定大气能见度的关系,分析表明该样机设计原理是正确的。同时,从实验数据的统计中发现有时方差较大,动态范围小。经过深入研究认为主要是背景噪声干扰所致,特别在无云晴天,阳光充足时,背景噪声十分显著,严重影响测量结果。对原理样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了改进意见。

    • >短论
    • 大气科学论著中“量”的运算和“单位”的变化

      2004, 27(2): 238-243.

      摘要 (685) HTML (0) PDF 767.21 K (1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大气科学论著中"量和单位"复杂、易错的特点,详细分析了一些"量"的物理意义、推导过程和表达形式,并给出相应的单位。认为在大气科学论著中正确使用"量和单位"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 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研究

      2004, 27(2): 244-252.

      摘要 (1043) HTML (0) PDF 375.78 K (1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1951-1998年我国东部(105°E以东)59个站点夏季大雨及以上降水量资料与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借助于SVD分析方法,逐季分析我国东部极端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及南方涛动指数的遥相关,进而检测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的海温关键区和南方涛动及其显著季节(月份)。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与同期太平洋SST的遥相关主要在太平洋130~170°E,5~25°N之间海域;Ni-no区域SST与次年夏季极端降水的相关主要表现在与华东地区的正相关;黑潮海域及加利福尼亚海流区春季SST与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呈明显的负相关;冬季太平洋SST与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的遥相关主要表现在,赤道东太平洋、黑潮海域的冬季海温与华东地区、河套地区降水的正相关;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与前一年秋季Nino区海温为负相关,与西太平洋海温为正相关。

    • 戴维斯海峡海冰与华北降水的年际关系及其年代际变化

      2004, 27(2): 253-257.

      摘要 (769) HTML (0) PDF 219.14 K (1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北极海冰面积指数和中国160站降水资料,探讨了冬季戴维斯海峡海冰和华北7月降水年际变化的相关特征,并分析了二者年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冬季戴维斯海峡海冰与华北7月降水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呈反相关关系,1974年前后两者的年际关系由反相关较强转为变弱。冬季戴维斯海峡海冰与中国7月160站降水的年际相关分布在1974年前后由东部型转变为江淮型。

    • ENSO对黑潮海区风应力异常影响的初步探讨

      2004, 27(2): 258-266.

      摘要 (749) HTML (0) PDF 540.25 K (13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近50a黑潮海区风应力场与Nino3区海温指数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ENSO对黑潮海区经向风应力影响的"关键时段"为秋、冬季至次年初夏时期,对纬向风应力影响的"关键时段"为冬季至次年春季。黑潮海区风应力距平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场的扩展SVD分析及相应的合成分析揭示了ENSO期间黑潮海区风应力异常结构的演变:秋季,中国的东海、琉球群岛附近海域首先出现南风应力异常;冬季,吕宋岛以北、台湾以东的海域出现西南风应力异常,其影响范围和强度在次年2月前后达到最强,其后迅速减弱,至5月,风应力异常基本消失。赤道中东太平洋SSTA对黑潮海区经向风应力异常的影响范围较大,强度更显著。

    • 在Delphi中控制Excel电子表格技术的研究

      2004, 27(2): 267-272.

      摘要 (775) HTML (0) PDF 223.67 K (1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了在Delphi中控制Excel电子表格的方法和技术,以及Excel表导入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导出为Excel电子表格的方法。

    • Web课件编程宏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2004, 27(2): 273-278.

      摘要 (801) HTML (0) PDF 273.72 K (1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一个实用高效、简单易用的网络课件开发中文宏平台。重点说明了宏平台设计思路和开发该平台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同时,还介绍了使用宏平台进行课件网页编辑的具体步骤和课件页面的基本特征,以及利用该平台制作复杂网络课件页面的高效性。

    • >综述
    • 集合预报方法研究及应用进展综述

      2004, 27(2): 279-288.

      摘要 (917) HTML (0) PDF 440.70 K (1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简要介绍了国内外集合预报研究及业务应用进展。涉及集合预报的4个方面:初始扰动生成、数值模式选择、预报信息提炼和预报系统及结果评价。结果可供改进我国集合预报业务的研究工作参考。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地址:江苏南京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158    E-mail:xbbjb@nuist.edu.cn    QQ交流群号:344646895

大气科学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