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Lamb-Jenkinson环流客观分型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2007, 30(3): 289-297.

      摘要 (1461) HTML (0) PDF 1.05 M (1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Lamb-Jenkinson客观环流分型方法。利用1948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的NCEP逐日平均海平面气压资料,计算了中国16个区逐日的6个环流指数及相应的环流分类,分析了中国各区域不同季节各种环流类型出现的频率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适用,虽然在西部高海拔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可能有订正误差,但该方法是可行的。对1958—2004年以来3个主要环流指数的线性趋势分析显示,华北及河套至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夏季的经向风指数和纬向风指数下降明显,涡度指数也有明显的下降,表明控制上述地区的高值系统有增多趋势,而准地转西南风减弱,这可能是造成这些地区干旱化的重要环流背景。对冬季而言,我国东北、华北和新疆北部等地区的纬向风指数上升明显,表明我国北部地区冬季的近地层西风有加强的趋势,这与近年来这些地区冬季气温显著升高有密切关系。

    • 城市热岛效应的卫星遥感分析

      2007, 30(3): 298-304.

      摘要 (821) HTML (0) PDF 788.20 K (1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MODIS资料研究了2004年4月南京城市热岛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合地表覆盖类型分析了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地表温度(ts)、地表反照率(α)的城乡差异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UHI)效应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南京城区存在着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平均ts比乡村高约10.83%;城市NDVI和α分别比乡村低约为62%和18.75%;NDVI与t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3,而NDVI与α之间关系与波段有关;城乡植被覆盖差异是造成UHI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地表反照率。

    • 上海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及其多尺度时频特征

      2007, 30(3): 305-311.

      摘要 (716) HTML (0) PDF 1.90 M (1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小波变换分析了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的多尺度时频特征及其突变现象。结果表明:浦东地区6月1日—7月10日期间的降水序列能更加客观地反映该地区春末夏初这一特殊的“梅雨期”降水量的实际状况;浦东地区“梅雨期”降水存在准2 a和10~20 a的主要振荡周期;利用小波逆变换重构的不同振荡周期的时间序列能更好地反映原序列的主要周期振荡特征及其趋势信息。

    • 淄博市污染气象特征与大气环境容量

      2007, 30(3): 312-319.

      摘要 (784) HTML (0) PDF 973.25 K (1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淄博市环境监测站2002—2004年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和同期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淄博市大气环境污染状况及演变特征,用A-P值法对大气环境容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该市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硫(SO2),其实际排放量均高于理想大气环境容量。此外,引入美国NOAA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4),分析了影响淄博市强污染天气的外来气团,确认它们是源于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的偏北气流,以及蒙古国中部的偏西气流。这些结果为今后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不同发展阶段台风大气边界层暖区变化特征

      2007, 30(3): 320-327.

      摘要 (761) HTML (0) PDF 1.28 M (1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NCEP/NCAR全球对流层1°×1°再分析格点资料,选取6个登陆台风个例,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台风大气边界层暖区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台风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大气边界层相对涡度场和温度场的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征,暖中心与正涡中心的距离与台风强度为反相关关系,暖中心与正涡中心的距离越小,台风强度越强。

    • MODIS遥感中国近海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检验分析

      2007, 30(3): 328-337.

      摘要 (909) HTML (0) PDF 1.41 M (1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TERRA/MODIS)的一级数据和相应的辅助数据,利用MODIS/ARIS预处理软件包(IMAPP)中的气溶胶软件反演得到中国近海气溶胶的光学厚度,与AERONET太阳光度计的反演结果作对比分析,验证了此反演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2002年10—11月中国近海气溶胶光学厚度和ngstr m指数(表征粒子谱宽度)的变化特征,进一步结合气块后向轨迹分析和地理环境背景场信息讨论了卫星反演气溶胶光学参量的适用范围和误差来源,结果表明:IMAPP反演得到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在东海和日本以南等广阔海域与气溶胶地基观测网(AERO-NET)的观测结果基本一致;在渤海和黄海近海岸一带反演值偏高,其主要原因是该海域存在二类水体的影响。

    • 1950—2004年欧亚大陆阻塞高压活动的统计特征

      2007, 30(3): 338-344.

      摘要 (861) HTML (0) PDF 1.63 M (1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阻高的天气学定义,利用1950—2004年NCEP/NCAR 500 hPa逐日位势高度场、风场再分析资料,检索出近55 a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出现阻高1169次。统计表明,阻塞高压中心的频次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理差异。春季阻高活动多集中在乌拉尔山地区;夏季阻高活动频繁,阻塞形势复杂,阻高频繁活动区域有4个,分别是乌拉尔山地区、贝加尔湖以西地区、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和鄂霍次克海地区;秋季是阻高发生最少的季节;冬季阻高高发区位于乌拉尔山附近。贝加尔湖地区仅夏季出现阻高的日数就占到全年的69%。夏季欧亚大陆阻塞高压中心逐日累积频次存在明显的随时间东传特征。55 a中平均每年夏季欧亚大陆中高纬上空有11 d存在双阻形势,占夏季阻高日数的1/5左右。欧亚大陆阻高活动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不同地区的年际变化特征各有不同。

    • 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大尺度降水条件分析

      2007, 30(3): 345-351.

      摘要 (814) HTML (0) PDF 1009.61 K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958—2004年NCEP/NCAR全球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和同期我国华南地区45站的逐日降水资料,从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及抬升条件对发生在华南地区的157个连续性暴雨进行分析,并结合各自的爆发时间,对暴雨进行分类,讨论了不同类型华南持续性暴雨的形成原因。

    • 基于MODIS数据的广西旱区干旱指数模型研究

      2007, 30(3): 352-358.

      摘要 (1307) HTML (0) PDF 838.48 K (1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EOS/MODIS数据,采用植被状态指数(VCI)和温度条件指数(TCI)构建干旱指数(DI)遥感监测模型,应用于2004、2005年9—11月的广西旱情监测,制作了旱情时空变化的遥感图像,并与旱情实况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干旱指数DI的有效性。通过对DI与TCI、VCI、NDVI和LST的相关性分析,发现TCI、VCI比LST、NDVI与DI的相关更显著,以TCI和VCI为因子构建的DI模型更适用于桂中旱区的旱情遥感监测。

    • 冀中滨海平原大雾的形成特征及变化

      2007, 30(3): 359-364.

      摘要 (805) HTML (0) PDF 523.77 K (1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冀中滨海平原区廊坊市1971—2000年9个观测站大雾资料,对该区域大雾、浓雾的形成特征及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出结果:(1)大雾尤其浓雾是冀中滨海平原区秋、冬季发生频率最高的灾害性天气之一;(2)大雾、浓雾除具有低能见度外,其连续性、持续性和大范围同日出现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具有灾害性影响的特征;(3)自1990年以来,年平均大雾日的变化有明显加剧的现象,相比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浓雾日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4)影响大雾日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天气、气候条件的变化,浓雾日数的增加还与城市经济化发展、空气污染程度加剧等因素有关。

    • ENVISAT ASAR数据用于大区域稻田识别研究

      2007, 30(3): 365-370.

      摘要 (726) HTML (0) PDF 985.06 K (1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高级合成孔径雷达(ASAR)获取的中等分辨率宽幅模式(Wide-Swath Mode)数据提取了江苏省中北部地区的稻田分布信息。通过分析和比较稻田与其他地物的VV极化后向散射时域变化特征,选择合适的阈值和条件,利用阈值分类算法从多时相宽幅模式影像中提取稻田,并结合地面水稻样方,对稻田识别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ASAR宽幅模式数据进行大区域范围的稻田识别,其精度达到73.68%,为利用中等分辨率雷达数据进行大区域水稻长势监测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 起伏地形下我国太阳散射辐射分布式模拟

      2007, 30(3): 371-376.

      摘要 (797) HTML (0) PDF 1.18 M (1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1 km×1 k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考虑了地形因子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影响,改进了开阔度的计算模型,确定了我国气候平均情况下月散射系数的空间分布,实现了实际起伏地形下我国太阳散射辐射的分布式模拟,计算了我国范围内1 km×1 km分辨率1—12月气候平均太阳散射辐射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局地地形对太阳散射辐射空间分布的影响比较明显;模拟结果可靠,可进行大数据量处理,适用于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等数据处理平台。

    • 北京可降水量变化特征的地基GPS观测与分析

      2007, 30(3): 377-382.

      摘要 (812) HTML (0) PDF 698.63 K (1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GAMIT软件对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北京GPS观测数据进行解算,结合地面温度及气压观测数据,反演了1 a时间内分辨率为2 h的水汽总量序列,并与探空和微波辐射计的反演结果做了对比,均方根差分别为3.05 mm和3.29 mm,得到了北京地区水汽总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水汽与降水的相互关系,这对气象研究和天气预报有很好的作用。

    • 基于Palmer湿润指数的旱涝指标研究

      2007, 30(3): 383-389.

      摘要 (772) HTML (0) PDF 434.53 K (13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Palmer湿润指数原理,并利用西北东部西安等站点1961—2000年逐月降水量、气温资料对该指数进行应用性试验。通过Palmer湿润指数与Z指数的对比分析表明,Palmer湿润指数对旱涝的分析更具客观性,旱涝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因而适合于我国西北东部半干旱半湿润区单站旱涝情况的评估。

    • 高纬地区罕见的MCC卫星云图特征分析

      2007, 30(3): 390-395.

      摘要 (807) HTML (0) PDF 828.30 K (12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5年7月16日夜间在黑龙江省中北部的黑河、伊春、齐齐哈尔等地出现了罕见的MCC,产生了雷暴、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利用FY-2卫星云图和相关资料,对本次MCC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本地非MCC强降水天气、其他地区MCC进行对比分析,为高纬度地区预报这类灾害性天气提供依据。

    • 利用MODIS产品分析东北地区积雪覆盖状况及冬季气候特征

      2007, 30(3): 396-401.

      摘要 (856) HTML (0) PDF 821.43 K (1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Terra卫星MOD IS产品提取了东北地区2000—2005年积雪覆盖率信息,给出了近5 a积雪覆盖率的时空变化和可信度信息,可以作为流域融雪径流预报模型的输入参数使用,也可以作为区域性积雪对气候反馈的研究依据。依照积雪覆盖的时间序列图及分布图分析了各年份冬季冷空气强度及变化和次年春季融雪状况。

    • 北京及周边地区2003年夏秋季气溶胶和云滴分布特征

      2007, 30(3): 402-410.

      摘要 (821) HTML (0) PDF 1.17 M (1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003年夏秋季利用机载PMS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的不同天气状况下6次气溶胶粒子探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及周边地区气溶胶粒子的分布,在不同天气背景时有较大差别。粒子平均浓度的最大值为3.46×102cm-3,最大粒子浓度为5.26×103cm-3,相差一个量级;粒子平均最大直径为1.392μm,最大直径为2.75μm。粒子平均浓度的最小值为25.7cm-3。在有雾的天气条件下,气溶胶粒子浓度在近地层基本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粒子尺度变化较为复杂。在阴雨天气情况下,气溶胶粒子浓度和尺度都有增加的现象。另外,逆温层底存在明显的气溶胶粒子累积。0℃层以下气溶胶粒子呈单峰分布,0℃层以上气溶胶出现双峰结构。小云粒子一直是多峰结构,峰值直径分别在3.5μm、12.5μm、23.5μm处。

    • >短论
    • 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2007, 30(3): 411-416.

      摘要 (703) HTML (0) PDF 1.07 M (1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2年8月15—16日发生在江苏启东附近的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较好地模拟出了本次过程的暴雨中心落区和降水量,以及相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过程。探讨了中尺度涡旋、局地环流对这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尺度涡旋对暴雨的发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局地环流的存在,也有利于降水的发生。

    • 1480型多普勒天气雷达中尺度气旋识别模块设计

      2007, 30(3): 417-423.

      摘要 (824) HTML (0) PDF 894.54 K (1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鉴国内外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的研究成果特别是NSSL(National Severe Storm Laboratory)的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结合多普勒天气雷达二次产品软件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中尺度气旋识别算法,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设计完成了中尺度气旋识别模块。对2002年5月27日安徽省北部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雷达资料进行了分析,并与北京敏视达(METSTAR)雷达有限公司Build 10.8软件系统生成的中尺度气旋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块有比较好的识别能力,预警效果较好。

    • 数据扩展的相容性判定问题

      2007, 30(3): 424-427.

      摘要 (750) HTML (0) PDF 199.36 K (1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概念格为工具,讨论数据扩展引起的相容性问题。将数据作为概念格中的对象,在给定数据基本集并假设数据特征一定的条件下,考虑数据扩展相容性问题,解决了数据扩展的相容性判定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判定定理。目的是使在特征一定的情况下,数据对象达到最大化。

    • 测量误差对统计推断的影响

      2007, 30(3): 428-432.

      摘要 (682) HTML (0) PDF 231.73 K (13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讨论了观测误差对某些统计推断的影响,给出了减小随机误差影响的方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地址:江苏南京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158    E-mail:xbbjb@nuist.edu.cn    QQ交流群号:344646895

大气科学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