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北极海冰的关系

      2003, 26(3): 289-295.

      摘要 (863) HTML (0) PDF 324.93 K (1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了1951—1999年6—8月华北地区17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利用Z指数作为旱涝指标,确定出该区域的严重涝年为1954、1956、1963、1964、1971、1973和1996年;严重旱年为1968、1972、1983、1986、1989、1992、1997和1999年。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然后对该地区49a的Z指数场进行EOF分析,讨论了华北地区夏季旱涝的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分析了华北夏季降水与春季北极海冰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夏季降水与春季北极海冰呈正相关关系。春季北极海冰面积偏大(小),当年夏季华北大部分地区偏涝(旱)。

    • 宁夏春季沙尘暴与北极海冰之间的遥相关关系

      2003, 26(3): 296-307.

      摘要 (948) HTML (0) PDF 535.18 K (13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宁夏沙尘暴发生次数资料、北极海冰密集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500hPa、850hPa高度场、风场资料,得出了宁夏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北极海冰面积之间的年代际和年际相关关系,发现宁夏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与欧亚大陆北部的喀拉海、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冰面积之间存在较显著的年代际、年际相关关系。通过合成和相关分析知,宁夏春季沙尘暴偏多、偏少状况有明显不同的环流背景场,秋季格陵兰海冰异常变化通过影响其后一段时间的大气环流背景场,从而对宁夏沙尘暴产生影响。初步得出当格陵兰海秋季海冰面积增大(减小),次年春季蒙古至西伯利亚一带500hPa、850hPa高压场降低(升高),风场有明显的气旋性(反气旋性)特点,在宁夏至新疆一带西风明显偏强(偏弱),说明冷空气活动次数偏多(少),对应宁夏春季沙尘暴发生次数偏多(少)。通过海冰将全球气候变暖和宁夏(我国北方)沙尘暴总减少趋势联系起来,初次提出在环境总体恶化情况下,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总体趋于减少,很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

    • 华北夏季降水与哈得孙湾海冰的相关分析

      2003, 26(3): 308-316.

      摘要 (1061) HTML (0) PDF 388.30 K (1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951—2000年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划分了华北夏季的旱涝年,并分析了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在分析华北夏季降水与北极各海区海冰同期和滞后相关的基础上,发现哈得孙湾5—8月的海冰与同年华北夏季降水存在很好的负相关。同时发现哈得孙湾关键时段内的海冰与亚洲夏季风指数呈负相关,与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脊点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与8月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此外还发现哈得孙湾海冰多、少年,东亚西风急流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哈得孙湾关键时段内海冰面积偏大(小),同年亚洲夏季风偏弱(强),8月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偏东(西),强度偏弱(强),东亚西风急流减弱(加强)。

    • 近50a春季东亚温带气旋活动频数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

      2003, 26(3): 317-323.

      摘要 (854) HTML (0) PDF 318.09 K (1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1948—2000年共53a的NCEP/NCAR逐日海平面气压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春季(3、4、5月)东亚内陆和沿海地区气旋活动频数、气旋移动路径等气候特征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在春季的3、4、5月份中,内陆存在三个明显的气旋活动频数较大的地区,分别位于101°E、45°N附近的蒙古高压南缘、贝加尔湖以东的115°E、53°N附近地区和126°E、53°N我国东北北部附近地区。蒙古地区春季气旋活动频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50年代气旋活动频数较少,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后期气旋活动频数较多,从70年代末至今又进入一个气旋活动频数较少的时期。贝加尔湖东部地区在50年代初气旋活动频数较多,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气旋活动频数较少,而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后期气旋活动频数又较多,此后气旋活动频数逐渐减少。我国东北地区春季各月气旋活动频数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只有80年代以来气旋活动频数的振幅较大。东亚沿海春季气旋活动频数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东北到俄罗斯远东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到日本一带。从气旋活动路径来看,我国长江中下游到日本一带气旋活动路径在各个年代基本相同,没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而我国东北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气旋活动路径在不同年代略有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气旋活动频数与北方地区春季降水量及沙尘暴发生次数具有一定关系。

    • 青藏高原北部及其邻近地区太阳加热率和大气红外冷却率

      2003, 26(3): 324-332.

      摘要 (763) HTML (0) PDF 685.36 K (1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中分辨率辐射计算模式(MODTRAN3)和青藏高原北部及其邻近地区格尔木、哈密、酒泉三站的探空资料,对各站点夏季太阳直接辐射、向下总辐射和净辐射进行了计算,并进一步计算了大气的太阳加热率和红外冷却率。分析了青藏高原北部及其邻近地区的加热率和冷却率的一些特点。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北部及其邻近地区加热率在11km高度附近有最小值,夏季红外冷却率在11km高度附近取得最大值,太阳天顶角的变化对太阳加热率有较强的影响。

    • 1948—2000年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

      2003, 26(3): 333-340.

      摘要 (1296) HTML (0) PDF 348.32 K (1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月降水资料(PREC/L),研究了1948—2000年期间的ENSO事件与全球陆地年降水量的关系。对合成分析的结果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检验。结果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大范围减少。显著地区是:赤道西太平洋区、中国华北、赤道中美洲区、孟加拉湾北部及尼泊尔、东澳大利亚区、印度西部及巴基斯坦南部、勒拿河以东地区、西欧及南极的威尔克斯等区域。在暖事件年,陆地年降水量增加地区不多,主要是南美的智利和阿根廷、东非索马里、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中东的土耳其、伊拉克及伊朗、北非的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西南非的纳米比亚及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和津巴布韦。统计检验表明,暖事件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减少面积比降水量增加面积要大,而且更为显著。研究还指出,ENSO的年代际变化对上述地区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影响不明显。但是,80年代以后的暖事件对东澳大利亚干旱、中国华北干旱的影响比80年代前的影响要大。

    • 半球月平均位势高度场的若干环流指数及其变化特征

      2003, 26(3): 341-348.

      摘要 (737) HTML (0) PDF 497.82 K (1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给出了表征半球月平均位势高度场性质的若干环流指数:气候场强度Ic、气候异常场平均强度Ia、气候场不稳定度Ius。用NCEP/NCAR40a再分析月平均位势高度场资料作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环流指数存在清晰的时空结构和北、南半球差异,它们概括地给出了地球大气位势高度场气候及其异常的基本特点。

    • 东北春夏季降水气温异常的时空分布以及与旱涝的关系

      2003, 26(3): 349-357.

      摘要 (844) HTML (0) PDF 391.89 K (1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东北地区19个测站的1951—2000年逐月降水、气温资料,采用综合的经验正交函数展开等诊断方法,研究了春、夏季节降水、气温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与旱涝年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降水、气温异常的典型配置场及其时间系数能较好地反映东北地区降水、气温异常的时空特征,且夏季时间系数出现极值的年份与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发生较严重旱涝的年份存在很好的对应关系。

    • 应用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风场作暴雨中尺度分析

      2003, 26(3): 358-363.

      摘要 (805) HTML (0) PDF 604.04 K (1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2002年6月23日发生在安徽西部的一次暴雨过程,以有限的探空资料作为大尺度背景场,应用合肥CINRAD-98D多普勒雷达资料,通过准四维变分分析方法进行反演,获得了不易被常规探测到的中小尺度三维风场,由此分析了引起强降水的中尺度天气系统。指出暴雨中心位于风速切变的下方,同时上空也伴随辐合中心,以及正涡度极大值。分析结果表明,变分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从雷达资料中提取三维风场的方法。利用雷达资料反映中尺度天气系统,同时又加入大尺度的背景场作为基础,两者相互弥补,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天气状况。在气象预报中有效地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有助于研究更为细致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结构,而且也可为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提供准确的初始场。

    • 新疆天山山区大气冰核浓度的测量及分析

      2003, 26(3): 364-370.

      摘要 (807) HTML (0) PDF 284.32 K (1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2001年6、7月份在新疆天山山区两个取样点取得的冰核资料,计算了山区中的冰核浓度,研究了冰核平均浓度日变化、日际变化的规律,并分析了天山山区冰核浓度与一些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可能原因。得出以下结论:天山山区的大气冰核主要来源于地面土壤,比较缺乏;冰核浓度易受气象因子、地表状况的影响,日变化和日际变化明显。

    • 梅雨锋急流暴雨日变化的地理原因研究

      2003, 26(3): 371-377.

      摘要 (866) HTML (0) PDF 314.15 K (1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包括急流暴雨在内的梅雨降水存在显著日变化。过去曾从低空急流日变化等一些梅雨系统的内部联系寻求解释,但通过实例分析和气候比较认为:梅雨降水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东亚低层大气温度场日变化的区域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基本原因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亚特殊的地形构造,二是梅雨期特殊的云区分布。由于梅雨云带的存在,梅雨锋低槽内温度日变化很微弱;又由于高大地形的存在,梅雨锋低槽南北两侧温度日变化非常明显,使副高和中纬度变性高压在夜间增强,梅雨锋低槽也在夜间变深变窄,改变了早、晚时刻梅雨系统的相对强度和降水功能,导致降水日变化。低空急流系统的日变化是梅雨气压场形势出现日变化后发生的众多中间变化之一。而低层温度场日变化的区域性差异是东亚梅雨季节经常存在的一种气候现象。

    • 近百余年我国气温变化的突变点分析

      2003, 26(3): 378-383.

      摘要 (777) HTML (0) PDF 401.16 K (1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墨西哥帽小波和哈尔小波函数分析了我国气温变化的突变点位置,并用气温序列的5a滑动平均序列计算了信噪比(S/N),进一步验证了突变点的位置。同时还通过小波逆变换分析了我国温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不同气候层次来看,1920年前后气温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目前我国气温处于偏高阶段,并将持续一段时间。

    • 内蒙古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2003, 26(3): 384-394.

      摘要 (1249) HTML (0) PDF 404.24 K (1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脆弱,自我调节能力差,自然环境恶化问题突出,提出内蒙古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选用层次分析法将内蒙古7个生态建设保护区、13个预警指标构成层次模型。通过构造判断矩阵、模型的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和总排序,得出内蒙古7个生态建设保护区生态环境危急程度和各区预警因子的权重及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程度总排序。最后对各区域预警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内蒙古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供依据。

    • 正斜压模演变所揭示的武汉暴雨过程

      2003, 26(3): 395-401.

      摘要 (760) HTML (0) PDF 419.10 K (1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1998年7月21—22日发生在武汉附近的大暴雨过程的大气正、斜压分量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流场正压分量的演变与此次大暴雨的酝酿、发展和消亡具有内在的联系;正压分量在暴雨区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低空急流耦合形势;正、斜压平均相对模的演变与暴雨生命史相吻合。

    • >短论
    • 基于虹膜的身份识别技术

      2003, 26(3): 402-407.

      摘要 (836) HTML (0) PDF 256.53 K (1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虹膜识别是近年来新兴的生物识别方法,它以其简单的算法、快速的识别和极低的错误识别率逐渐应用到一些重要领域。对虹膜识别的Daugman算法进行了以下改进:积分微分算子结合梯度分解哈夫变换来定位虹膜,利用多通Gabor滤波提取虹膜特征。有效地克服了Daugman算法中非散射人工光源引起的亮点效应,增强了虹膜识别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 冷冲模CAD系统中的工程数据库系统

      2003, 26(3): 408-413.

      摘要 (875) HTML (0) PDF 248.37 K (1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决工程CAD系统中数据处理效率低及方便工程CAD软件的开发维护,介绍了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的冷冲模CAD系统的面向对象工程数据库系统,讨论了工程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逻辑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实现。

    • 一种基于UML的集中式监控系统

      2003, 26(3): 414-418.

      摘要 (747) HTML (0) PDF 197.66 K (1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要阐述如何利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建模过程描述集中监控系统。文中给出了监控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运用UML技术描述系统的方法和实现过程,并列出了描述实例。

    • 非线性平流方程计算稳定性对初值的依赖性研究

      2003, 26(3): 419-423.

      摘要 (1347) HTML (0) PDF 194.63 K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一维平流方程向前差格式的一个计算不稳定特例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四个命题,并得出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对初值稍加改变,使其在x轴一侧分布而达到计算稳定,从而改进并修正了已有的相关结论。

    • >综述
    • 近年来国外海冰模式发展的回顾

      2003, 26(3): 424-432.

      摘要 (1298) HTML (0) PDF 354.57 K (1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冰是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成员,而海冰模式是描述海冰物理过程、模拟和预报海冰演变的有力工具。根据国外发表的文献,对海冰模式从动力学、热力学和厚度分布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对海冰模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地址:江苏南京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158    E-mail:xbbjb@nuist.edu.cn    QQ交流群号:344646895

大气科学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