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11(3): 261-262.
摘要:《南京气象学院学报》自1978年9月创刊,至今已整整十年了。这十年,是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十年,也是工农业生产,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飞快发展的十年。十年来,《学报》——这一科学技术百花园中的新苗,沐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
1988, 11(3): 263-268.
摘要:我国气象史研究是由竺可桢开创和奠基的。为了纪念他,我们应当很好地继承他的气象史研究工作,并进一步加以拓展,以不辜负他创建我国气象史研究的苦心。
1988, 11(3): 269-282.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可以用于大气定常波数值模拟的线性化初始方程三维谱模式。在模式中物理场的水平结构采用了球谐函数展开,而其垂直结构则采用了勒让德多项式展开。模式中包含了Newton冷却、Rayleigh摩擦及▽4水平扩散等耗散作用。文中给出了模式参数选择、数值求解的详细方案以及该模式大气的扰动流函数场对于北半球大尺度地形和1979年1月平均非绝热加热场的响应的实际计算结果。
1988, 11(3): 283-291.
摘要:本文对于从非线性正压涡度方程推导得到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不必在乎衡点作泰勒展开,直接证明其存在周期解,由此应用李氏第二方法证明了周期解存在条件,正好与正压稳定性条件相对应。还论证了取行波解和作泰勒展开的合理性。最后,对非线性常微分方程求得数值解,井与线性解作了比较。
1988, 11(3): 292-299.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用大气边界层中湍流参量计算横向湍流扩散系数KY及横向Lagrange时间尺度TLY的方法。其主要假定是KY及TLY决定于横向湍谱参量σv和λmv。实例计算表明:采用本文给出的TLY能得到与实测资料较为相符的结果。
1988, 11(3): 300-311.
摘要:本文用实际资料计算分析了东亚天气区1月和7月维持对流层纬向动量局地平衡的诸因素。得出平衡的零级近似是动力生成和水平输送散度间的平衡,对流层中上层,动力生成(消耗)和净输出(入)区与急流入(出)口区相对应,1月中国大陆和北太平洋中部上空是一对纬向动量动力生成、输出和消耗、输入区,7月这两个区位于中国西北部上空。平衡的一级近似还需考虑垂直输送和次网格尺度过程的作用。月平均环流的维持还要考虑瞬变运动的作用。
1988, 11(3): 312-320.
摘要:本文根据1979—1983年6—8月常规观测资料及卫星云图的分析和统计,提出对流层中上层冷空气由中纬度进入热带地区时有利于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季风槽以及南北半球气流交换可能是一个或几个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结果。
1988, 11(3): 321-327.
摘要:本文根据美国俄克拉荷马州6年共30次春季主要降水事件的卫星云图资料,探讨了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与一般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区别、MCC在MCS中所占的比例和MCC的天气型、生命史、内部结构以及天气形势背景。
1988, 11(3): 328-334.
摘要:本文选取行星边界层几个不同的水平温度梯度、不同的相对湿度以及地面热力分布不均匀值,用二维数值模式对一次飑线过程进行研完,其结果表明:水汽凝结潜热是对流运动发展的重要能量来源,边界层内水平温差是对流发展的重要触发条件,地面热力条件只有在有利条件配合下才可能起明显的作用。
1988, 11(3): 335-345.
摘要:本文利用微风时的定容球资料,计算了微风时南京大厂地区的扩散参数,并与兰州等地的扩散参数作了对比。还分别用两组不同的点源、面源公式,计算大厂地区在微、静风条件下SO2的瞬时浓度分布。揭示了在微、静风条件下大厂地区容易出现污染的地域,为该地区的建设、规划及环保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988, 11(3): 346-355.
摘要:本文介绍一次地面微波遥感数值实验。选取1984年南京无线电探空的部分资料,利用较精确的吸收系数计算公式和辐射传输方程,模拟微皮辐射计测量大气在5毫米O2吸收带内4个通道的辐射亮温度,然后利用物理迭代法由辐射亮温度反演大气温度分布。根据120次反演结果的误差统计,400hPa高度以下反演值的均方根误差不大于3K,700hPa高度以下小于2K,贴地层的逆温可被探测。
1988, 11(3): 356-362.
摘要:本文利用人工降雨试验中地面雨滴谱资料,分析催化作业对作业点附近雨滴谱的影响。催化作业使大、中尺度(D>0.6mm)的滴浓度增加,从而使谱特征量发生变化,计算的雨强加大。
1988, 11(3): 363-369.
摘要:本文对《利用静止卫星云图预报台风路径的一种新方法》中影响台风路径的环境云场因子作了新的分类和规定,引入副热带高压变化因子,建立了一个五因子的台风路径的预报方程,且对方程进行了检验和讨论,表明改进的预报方程效果较好。并用实例说明预报方法。
1988, 11(3): 370-376.
摘要:本试验在人工气候箱中比较了若干马铃薯品种在连续光照和较高温度条件下生长发育的表现,鲜重和干重,收获指数,光合速率以及气孔的传导力等。试验结果表明:Deilali,Snowchip,Atlantic和La Chjpper有优良的生产潜力,是栽培到太空站或月球上封闭的生物再生系统中的适宜品种;在这4个优良品种中有3个是长日条件下栽培的品种;Denali具有许多极好的生物学特征,是产生高光合速率、形成高收获指数的物质基础,加之株身不高,株体不宽,开花早,块茎形成快,选择Denali或更为优秀的品秆就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提高生物再生系统有限空间的利用率。
地址:江苏南京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158 E-mail:xbbjb@nuist.edu.cn QQ交流群号:344646895
大气科学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