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1(0): 2-15.
摘要:在动力一热力学方程组中滤掉罗斯贝长波,分别采用两层模式和三层模式考虑大气斜压性,並加进冷热源和地形作用项后求解,得到大气超长波的相速公式和振幅变化公式,对大气超长波的一些性质和基本活动规律作了探讨。所得结果可供中期环流形势背景预报参考。
1978, 1(0): 16-23.
摘要:本文对1974年6月工7日的强飑线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在北支急流和南支急流同时影响和“阶梯槽”的形势下,由多种因素造成大范围的不稳定区和多种强抬升力,从而造成了一次大范围的强对流性天气过程。当天南京地区天气异常强烈。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原在两条飑线交点(中气旋波顶)上的最强风暴云通过当地,加上当天南京气层不稳定度较大,风速垂直切变也较大,及在中低压辐合作用下,对流云不断汇集使云体增大,对流增强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造成的。
1978, 1(0): 24-31.
摘要:50年代,很多中外气象学家对于春夏之间的东亚高空西风急流的位移、合并以及它们同东亚梅雨起讫时间的关系,做过不少探讨,得到了一些相当一致的结论。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60年代及以后的资料,又做了一次类似的探讨,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其中主要的是:入梅前,东亚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轴已北移到青藏高原的北部:入梅期,急流突然北移的情况並不普遍;出梅期间,消失于日本上空的急流在出梅后不久仍可以重新回到日本上空活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1978, 1(0): 32-40.
摘要:设被予报的天气状态分为Z1和Z2两类,其概率分别用P(Z1)=P1和P(Z2)=P2表示。若予报将出现Z1用B1表示,予报将出现Z2用B2表示。
1978, 1(0): 41-51.
摘要:中期天气予报一般指3—7天的形势予报,用动力学方法做中期予报是一个十分困难的工作,有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问题需要解决。由于中期予报必须考虑比较大的空间范围和比较多的物理因子.涉及问题多.所以目前研究工作大部分从环流数值试验着手。
1978, 1(0): 52-58.
摘要:冰雹的形成与最大上升气流速度、云中过冷却水滴的含量以及温度状况有密切关系,本文应用国内外有关冰雹形成的物理机制的研究成果,讨论一个以单站探空曲线为基础的冰雹短期预报方法,並用1974年6月在豫鄂皖苏发生的一次大范围冰雹天气过程的实测资料作了检验,说明本方法是有应用价值的。
1978, 1(0): 68-80.
摘要:大寨位于昔阳县城东南四公里,地处太行山支脉的西北坡上,背靠虎头山。大队地形复杂,沟梁纵横,统称是七沟八梁一面坡,海拔高度在930—1160米之间。全大队周围面积二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6亩。
1978, 1(0): 81-90.
摘要:本文以长江上游地区汛期旱涝为对象,着重分析研究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通过对降水年内分配的气候规律的分析,确定汛期予报对象。考虑到降水除具有明显的年变化以外,尚有相对的波动性,而这种波动性又与同期大气环流的承替转换规律有一定的联系,因而提出以年内气候干(湿)期作为划分降水时段的标准,並应用谐波分析方法确定出上游地区的汛期(4—10月)分区气候干(湿)期。(2)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在AT500上寻求大范围环流因子,采用一种统计普查的方法——“t检验法”,对上游地区分区干(湿)期的28个予报对象分别独立地普查环流相关区,结果得出了一些主要的相关区,这些区域与以往的经验或理论方法求得的结果大体符合。
1978, 1(0): 91-101.
摘要:根据1977年7—8月在湖南长沙,韶山二地收集的对流云降水的雨滴潜资料(共81张),统计了Ze—I关系中的系数A和指数b值,发现用二地区全部资料综合统计分析的Ze—I关系中的A和b值与二地区各次降水及二地区分别综合统计的A和b值没有显著性差异,故可用二地区全部资料综合分析的Ze—I关系式来统一计算各次雨强。这给雷达定量测量降水工作带来很多方便,此外,还用F检验法检验了它们之间的剩余标准差,结果说明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用二地区全部资料综合的Ze—I关系计算时也不会使误差有明显增大。另外还讨论了用Ze—I关系计算雨强I时造成的雨强平均相对误差ΔI/I的计算方法,用实测资料比较,二者颇为一致。
1978, 1(0): 102-108.
摘要:一九七七年六月十日,受强西南气流和高空冷槽影响,湖南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中到大雨的降水过程,个别地方出现了暴雨,攸县、湘乡、韶山、安化的柘溪出现了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次韶山、湘乡等地的大暴雨,时间短、范围小、雨势大、雨量集中。
1978, 1(0): 109-115.
摘要:一九七七年六月二十八日下午,湘中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次飑线天气过程。16时前后,飑线在韶山、湘乡、双峰一线的西部地区形成。飑线在长沙西部达到最强。飑线过境时,韶山、长沙县、长沙市(省观象台)的气象要素都发生明显突变,並出现了短时间的雷雨大风。
1978, 1(0): 116-133.
摘要:我省自1976年试种杂交水稻以来,目前已经迅速推广,1977年已发展到91万亩。两年的实践证明,在我省无论是条件较差的徐淮地区。还是条件较好的苏南太湖地区;无论是一季中稻、稻麦两熟地区,还是在双三熟制面积较大的高产地区,都表现了明显的增产优势。
1978, 1(0): 134-140.
摘要:杂交稻亲本花期是否相遇良好,是制种产量高低的关键之一。在生产上虽有一系列调整花期的措施,如肥、水的促控,拔苞、切根,割叶、喷九二○等,也确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总是因为花期相遇不好,不得已而采用的办法。花期不遇的原因很多,但制种组合的亲本确定之后,在正常农业技术条件下,最根本的一条是没有根据当年的天气特点,按播种的季节不同,合理地安排父母本的播种差期,致使父母本不能同期开花。
1978, 1(0): 141-151.
摘要:甲骨文是汉字最早期的形态之一。远在三千年前,我国殷代甲骨文中,已有有关气象的记载。例如已有风、云、虹、雨、雪、雨夹雪、霾、霞、龙卷、雷暴、雷雨、雹暴等字①,为记载天气实况提供了可能。
1978, 1(0): 152-155.
摘要:图1 揭示了印度西北部和中国西部之间的巨大云量梯度。此种分布全年盛行,且在雨量上也反映出来。
地址:江苏南京宁六路219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邮编:210044
联系电话:025-58731158 E-mail:xbbjb@nuist.edu.cn QQ交流群号:344646895
大气科学学报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