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 | 标题 | 作者 | 年卷期:起始页码-结束页码 | 下载次数 | 复制 |
20200507 |
东亚夏季风与澳洲冬季风强弱互补变化联系及其异常环流特征
|
陈蔚,管兆勇,杨华栋
|
2020,43(5):834-844
| 548 |
|
20200109 |
气溶胶对中国天气、气候和环境影响综述
|
李占清
|
2020,43(1):76-92
| 478 |
|
20200103 |
“一带一路”区域气候变化事实、影响及可能风险
|
王会军,唐国利,陈海山,吴绍洪,效存德,姜大膀,周波涛,孙建奇,段明铿,徐影,罗勇,杨晓光,王凡,康世昌,王毅,高清竹,左军成,张元明,魏伟,郑景云,王国庆,高学杰,李宁,刘传玉,曾晓东,鲍艳松,张弛,曾刚,孙博,黄艳艳,施宁,尹志聪,张杰,俞淼,陈活泼,祝亚丽,马洁华,燕青,郭东林,张颖,高雅,吴通华,刘慧,谭显春,尹云鹤,于仁成,黄海军,许艳,刘娜,战云键,任玉玉
|
2020,43(1):1-9
| 466 |
|
20200106 |
陆面过程模式研发中的问题
|
戴永久
|
2020,43(1):33-38
| 389 |
|
20200410 |
欧亚大陆极端降水事件的区域变化特征
|
李铭宇,韩婷婷,郝鑫
|
2020,43(4):687-698
| 389 |
|
20200105 |
亚非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协同作用
|
丁一汇,李怡,王遵娅,司东,柳艳菊
|
2020,43(1):20-32
| 352 |
|
20200104 |
中央气象台台风预报业务的发展及思考
|
李泽椿,张玲,钱奇峰,麻素红,徐晶,代刊,谌芸,王月冬
|
2020,43(1):10-19
| 347 |
|
20200110 |
欧亚大陆冷季积雪与亚洲夏季风的关系:区域特征与季节性
|
鲁萌萌,吴仁广,杨崧,王志彪
|
2020,43(1):93-103
| 344 |
|
20200209 |
初夏孟加拉湾风暴与前期印度洋海温的关系研究
|
金燕,晏红明,万云霞,马永林
|
2020,43(2):358-369
| 309 |
|
20200102 |
主编寄语
|
王会军
|
2020,43(1):0-0
| 304 |
|
20200201 |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人为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的变化
|
乐旭,雷亚栋,周浩,刘竹,胡斯勒图,蔡兆男,林金泰,江志红,廖宏
|
2020,43(2):265-274
| 302 |
|
20200403 |
南海与西北太平洋地区夏季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改进
|
陶丽,张艺帆,王学兵
|
2020,43(4):603-616
| 293 |
|
20200108 |
基于碳水通量耦合原理改进Penman-Monteith蒸散发模型
|
陈镜明,柳竞先,罗翔中
|
2020,43(1):59-75
| 292 |
|
20200116 |
湿空气动热力学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
|
高守亭,周玉淑,冉令坤
|
2020,43(1):169-180
| 286 |
|
20200107 |
回首甲子峥嵘,再展万千气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学科60年发展历程回顾
|
管兆勇
|
2020,43(1):39-58
| 285 |
|
20200302 |
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国地面气温的多模式集成预报研究
|
智协飞,王田,季焱
|
2020,43(3):435-446
| 280 |
|
20200101 |
刊首语
|
曾庆存
|
2020,43(1):0-0
| 275 |
|
20200401 |
2020年全球变暖会创新高吗?
|
黄艳艳,王会军
|
2020,43(4):585-591
| 269 |
|
20200408 |
“0713”山西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潜势及触发条件分析
|
马丽,苗爱梅,董春卿,王思慜,王晨迪
|
2020,43(4):663-672
| 268 |
|
20200502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季风研究若干重要进展回顾——明德格物一甲子,科教融合六十载
|
何金海,徐海明,王黎娟,祁莉,朱志伟,马静,罗京佳
|
2020,43(5):768-784
| 268 |
|
|